5月18日,一场牵动新生儿科、麻醉科和小儿外科等多学科的“生死时速”在文山州人民医院上演,胎龄仅28周、出生仅3天、体重仅900克的阳阳(化名)经历4个小时手术,终于化险为夷。作为全州目前为止胎龄最小和体重最轻的手术患者,阳阳抢救的成功,标志着文山州人民医院在小儿麻醉和小儿外科手术方面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新生宝宝生命告急
阳阳是一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已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曾先后转诊多家医院,但因诊疗、护理困难而转到文山州人民医院救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直觉,文山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诊阳阳时便考虑空腔脏器穿孔。为赢得抢救时机,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在积极救治阳阳的同时迅速申请麻醉科、小儿外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进行会诊,实施床旁B超、CT等相关检查。仅不到一个小时,就确诊为空腔脏器穿孔合并肺部感染。本就脆弱的小生命“雪上加霜”,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宝宝如同手掌大小,在细如发丝的纤细血管上顺利完成外周静脉穿刺和PICC置管就是挑战的第一个难关。”虽然文山州人民医院救治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经验丰富,但是面对这个如此小胎龄就需实施手术的小生命,医护人员感觉压力巨大,格外担心。然而,在生命面前,医护人员化身“超级战士”与死神拼搏,并坚定地表示:“过程是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
抢救合力化险为夷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而言,心脏、脑、肺、肝脏、肾脏等器官都未完全发育,因此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药物的量难以控制。”麻醉科副主任虎良艳表示,阳阳的麻醉风险达到4级(最高为5级),整场手术对于麻醉医生而言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只能使用滴定式麻醉方法,将药物精确到零点几毫升,确保用最小的药物剂量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术前,麻醉科对阳阳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了精细的麻醉方案。
同样,此次抢救对手术医生的要求也极高,不仅要在阳阳极小的腹腔空间内清晰理清、避开各个重要结构,避免其他脏器的损伤,还要将纤细、薄脆的肠道进行切除和吻合,整个手术难度高,风险极大。在麻醉科医护团队的护航下,经过紧张的4个小时,小儿外科主任岳万勇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肠管切除+肠吻合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阳阳由麻醉科转入新生儿科。

模拟子宫内环境的温箱、严格的体温管理、呼吸道管理、精确到零点几毫升的药物剂量……新生儿科王计副主任带领医护团队组成治疗和护理小组,24小时“一对一”对阳阳进行监护,同时密切检测血氧、血气及各项生命体征。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将帮助和陪护小生命闯过因为胎龄太小、体重太低而面临的感染关、呼吸关、喂养关等一个个难关。
目前,阳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阳阳的父亲激动地说:“宝宝出生初期的脆弱情况让我忧心忡忡,每天都在焦虑与期盼中度过。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新生儿科团队耐心、专业的监护,我的心情也从忐忑逐渐转向安心。”